工艺知识当前位置:首页 > 工艺知识

中国年画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2018/11/24《中国文物报》 130206

    年画是农历新年时粘贴于门上、客厅、内室墙壁等处作为祈福纳祥、消灾避邪或装饰之用的绘画,也是古代中国印刷媒介中销量最大,最具普及性的一种传播载体和民间艺术形式。年画形象丰富多彩,艺术上极有特色,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大众的民俗生活观、心理观和审美观。年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珍视、传承和保护。

年画:从生活的仪式性到艺术性

    年画是典型的节日习俗用品。节俗物品通常依附于特定的节日生活情境和礼仪场合。它的使用属于一种“礼仪中的美术”,反映了特定节日场景下的集体文化意识。年画最早的产生就有典型的仪礼意义。《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茶,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刻印神像用以御凶护院。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信仰对象的审美化,门神驱邪消灾的功能已渐渐淡化,装饰门户、增添情趣、衬托喜庆的功能渐渐“反客为主”占据了上风。门神画渐渐发展为适应多种场合、多种题材的年画。其主题表现更加丰富多彩,既有神码像,如门神、财神、灶王;又有生产生活场景图像,像春耕秋收、过新年、渔樵耕读等;还有众多的吉祥图谱,如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风俗传说、戏剧故事图像,如二十四孝、梁山伯与祝英台、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

    虽然驱邪逐疫的功能淡化,但传统年画仍有着特定的消费时段,即集中于年节岁时与部分喜庆的人生仪礼场合,具有丰富的生活情境性。从前的年画作坊往往根据不同民俗场合和民俗功用的需要,对年画形式和题材进行细致的设计划分。从大门到院内的各个屋门,从正房到偏房,从墙上到炕头,从窗顶到窗旁,从粮囤到牲口棚,都有特定体裁的年画可供张贴。其主题也根据不同的场景布置,表达各种吉祥寓意。举例来说,乡间过年,农户人家门上贴着一对新门神,手握鞭锏,全副甲胄,进入大门,院中粮囤上贴有“五谷丰登”、“招财进宝”的彩印斗方。正房和厢房门上换了“加官进禄”、“满门福庆”的新年画。进了屋内,正面挂着“三星高照”的中堂轴画,水缸上贴着“连年有鱼”的宫间画,灶旁神龛上换了“新灶王”。走进内室,门上有“红梅结子,绿竹生孙”的仕女娃娃样门画。内室墙壁上则贴着“丰年吉庆”。炕围贴着一排“精忠报国说岳传”。这是一幅农民田园诗般的乡土生活画卷,也是过去农民理想的生活图景。

     节日物品的使用始终要与特定的节日场景及仪式对应匹配,是物质文化象征与民俗世界关系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作为民俗场面构成要素之一的节日吉祥物品、图案,要尽可能满足于特定情境中人们的心理动机和精神需求。可以看出来,在春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内,由年画构成的家居环境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充满节日情趣的空间。其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视觉震撼和各种吉祥寓意所带来的心理感应,是在春节氛围中年画的最大的价值发挥。

    年画的艺术性是附庸于它的使用价值的。节日期间各种物品的使用不以多次使用为目的,而强调一次性的“应节”特征。正因为此,节日物品的实用性往往大于艺术性,这也是许多节日民俗物品很难留存久远的重要原因。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传统的习俗模式碎片化。绝大多数人们过年的空间布置可能只剩下贴福字了,年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随着年画使用价值的弱化,其艺术性本身就突出出来,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加以抢救和保护。无论是传统雕版技艺和染色印刷技术,还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特征,比如人物造型夸张、变形,追求“神似”,构图饱满,讲究对称的程式性造型等,都被人们加以研究和重视。但是,对于曾经作为生活中的物品的年画艺术来说,这种艺术化和文物化的关注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传承和发展道路?

年画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关于年画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近些年来一直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冯骥才等一批民间文艺家和年画传承人,为抢救和保护我国年画艺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代表性的成果就是《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和《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的出版。而年画的产地也纷纷成立了年画主题博物馆,在许多国家性和区域性博物馆中,也加大了对于年画的收藏与展示。在这种艺术化、文物化的途径引导下,也能适当的带动对年画民间艺人的技艺传承,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

   不过,作为与中国人生活相紧密结合的年画,如果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品来传承的话,未免有些小众。

   年画作为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物质表达,是一种气场,更多的反映着中国人过节的精气神。春节年味儿的消失,部分的与这种气场的消失有一定关系。在我们对年画开展大量的出版工作和博物馆化的同时,是否可以进一步努力将年画中的普世价值融入现代生活?

   年画中反映了数百年来中国民众基层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社会各阶层共享的“一般的知识、思想和信仰”。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有些涉及到信仰问题,涉及到传统主流的农耕生活旨趣的年画主题,多少已经淡化。但是,其中毕竟还有更多体现了超越时代局限性的普适性的价值观念。比如民众追求吉祥,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心理,对和谐、财富、丰收、长寿、子孙等内容的企盼,是无论什么时代的广大民众都共同具有的心声和理想。年画正是将民众所认定的生命主题和幸福内容,以最通俗的形式,诗意的富有美感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年画回归民间,回归生活,回归春节,才会有真正大众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与年画承载生活的本质是同一的。如今的春节,多数人家仅仅装饰有福字和春联。丰富多彩的传统木板年画艺术,无疑是摆放在现代人面前、可用以丰富现代生活的一笔至为丰厚的文化遗产。这就需要民间艺人和相关机构,在继承传统的印刷和艺术手段之外,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和欣赏趣味的年画作品。也许假以时日,张贴年画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或许会成为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求新求异的文化选择。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利用年画这类的节日象征物,是让传统节日价值回归的有效策略之一。这种选择并非毫无来由,而是因为其中的确寄寓着某种深藏心底的集体性民俗情感。

友情链接MORE

Copyright©中外美术考级网 京ICP备10047107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9号 网站运营:北京九方文化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8号楼尼奥大厦1单元744室 电话:010-67154811(美术部)    010-67191577(行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