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孔桥
2018/12/09
楼翠华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以此来形容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胜数”。其实,北京的卢沟桥上并不是狮子最多的地方,颐和园十七孔桥上的石狮比卢沟桥的狮子还要多,甚至多出了55只!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原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称颐和园,作为避暑游乐的地方。全园由万寿山、昆明湖等组成,共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三千余间,其中包括勤政、居住和休闲游乐三个区域。主要亭台楼阁如佛香阁、德和园大戏楼、排云殿等,均是清末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其园林布局以西山、玉泉山群峰为借景,集我国造园艺术之大成,气魄宏伟,设计精巧,为我国园林艺术中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典范。园中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碧辉映,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由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清代统治者在园内活动,颐和园与近代史关系密切,至今留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1914年颐和园向公众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曾几经修缮,现园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状陈列,有博物馆公园之称。
十七孔桥位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清乾隆时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由于整座石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故名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宛若长虹卧波,飞跨于东堤的廓如亭和南湖岛之间,全长150米,宽8米,其优美的造型融合了北京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但与卢沟桥和宝带桥不同的是,这座石桥是十七个孔洞。为什么要建成十七孔桥?据传是为了取阳数之极“九”。我国古代,把二、四、六等偶数称为阴数,把一三五等奇数称为阳数。“九”是阳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字,所以被称为“阳极”数。十七孔桥若从中间的桥洞往两边数,或从两边的桥洞往中间数,恰好都是“九”。这座石桥建造十七个孔洞,寓意石桥“宏大之极”。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桥南端的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形容的是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北端的横联刻有“灵鼍偃月”,则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此外,桥北端还有一副写有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的对联,将十七孔桥和昆明湖交相辉映的旖旎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
说到十七孔桥,尤其不能不提的是桥上雕刻精美的石狮。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渐渐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成为威震八方、惟我独尊的王权化身。因此,作为一种既有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又能彰显身份高低的标志,石狮在古代修建的宫殿、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中,可谓不可或缺。
石狮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在众多石狮中,如今人们最常见的当属宫殿和许多府第衙门以及一些讲究住宅的大门两侧的坐狮。这对狮子一雌一雄,分别端坐于大门前。雄狮左爪下踏着一球,即“狮子滚绣球”,象征寰宇统一;雌狮右爪下抚着一只幼狮,即“太狮少狮”,寓意子嗣昌盛。而且,石狮头部的鬈毛疙瘩同样不得随意雕刻,因为鬈毛疙瘩的数目,也是象征封建等级的标志。石狮头部的鬈毛疙瘩数量越多,其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门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被称为“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石狮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官以下者其府第门前不准安放这种石狮。
由于狮子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镇恶辟邪的“灵兽”,因此古人常用石狮来装饰桥梁。十七孔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个桥栏的望柱柱头上都雕刻有神态各异的狮子。老北京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以此来形容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胜数”。其实,颐和园十七孔桥的石狮比卢沟桥的狮子还要多。据统计,十七孔桥上大大小小的石狮共有544只。而卢沟桥上的狮子到底有多少只?1961年,文物工作者清点出石狮485只;1984年,又一次核查,查清桥上的石狮达489只。如此算来,十七孔桥上的石狮数量比卢沟桥多出了55只!
与卢沟桥的狮子一样,十七孔桥上的这些狮子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或卧或立,或和蔼或威严,或低首静思或凝望远方,有的幼狮淘气地趴在母狮头上玩耍,有的钻进母狮怀里酣睡,有的正在往母狮的臀部攀爬……因此,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常常让不少游人驻足。
《北京晚报》1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