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理论

作画漫思

2019/08/01


武尚功

(一)作品对于观众应立足于能“懂”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给人以感受简言之,是给人看的,不是给人谈的,并且,主要是给自己以外的别人看的。这就存在有作品与观众问题,观众看懂看不懂的问题。是不是观众越是看不懂的作品越是层次高,是不有的作品就不需要人懂,一懂了就没意思了呢?

   诚然,观众有他的层次,作品也有它的层次,一定层次的作品只能适应一定层次的观众。但是,我以为,对于观众这一艺术接受对象的总体来说,作品应是也只应该是能懂的。“作品是需要被接受的,否则就无需创造。”创作作品的目的就在于被人接受,作品诞生就注定它离不开观众,离不开社会。作者想要通过作品把自己创造性的物化了的情思传达给观众,反过来,观众通过感悟接受了他的情思,在欣赏中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又将反馈信息传达给了作者,在这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中,双方是互相依存的,是一个环节的两个方面。如果作品是不能懂的,那怎么可能完成这一复杂的艺术活动,取得一定的效应呢?况且,我们是从人与人感情的交融、情思的深化、心灵启迪中寻求创作的灵性,在相互尊重,相互期望,相互友爱的氛围中求得创作的意义的实现,不能懂或根本不要人懂的作品显然是苍白的、无能为力的。艺术本来就是人民创造的,是人民的,是社会的,它既是心灵的产物,又是心灵的使者,封闭了的心灵是不能与人相通的。 一味的自我宣泄,自我抒发以求得自身心理的平衡,以致作品晦涩难解,脱离现实,好象越是这样层次越高,越是这样城府越深,越是这样越具有超越;这样的艺术我是不敢涉足的。我觉得,画家应该从闭门面壁,自言自语中解脱来,面向社会,面向观众。作品一定要让观众能“懂”。


(二)生活是创作之本

   近两年来,生活在创造中的位置已不为人重视,着观念的更新,好象有点被冷落被忘却了。

   我认为,生活还是我们创作之本。

   人的世界总归是人感觉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范畴,有客观与主观两种存在,由物质世界,客观存在构成了生活,对生活感受、认识的主观情感引发创作的灵性。我们孜孜以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感,共鸣正是基于这个世界,基于这个生活的,没有了生活的存在,根本就谈不上创作。另外,作品是通过观众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来完成接受的,生活在同一世界上,面对生活和社会形成的文化积淀,人们情感与意念的相通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面向生活,在生活中发掘自主的心灵所在,以对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再现与表现来求得人与人作品与观众的小灵的沟通,才有可能被人理解,被人接受,实现艺术创作之真谛。这才应是我们创作的根本。因之,生活对于我永远是取之得生,弃之即死的生命之源,创作之本。


(三)可贵者情,情贵在真,作品中的不可言谈性

   成功之作往往有种不可言谈的并非用言语能解释清楚的东西,这可能是物也是我,也可能物我两忘而只是一缕情思,是一种令人心颤的真情实感。一幅作品的最可宝贵的当属这种谈不清,道不明的情了。

   如此可贵的情,是建立在真与诚的根基上的,对自我心灵的真实,才能引发对观众心灵的诚恳,也只有自已真正的动心,才能引发观众的会心。试想连自己都激动不起来的东西,怎么会感动别人呢?观众是从来不会为虚情假意愚弄的,到头来,受愚弄的倒会是作者自己。

   不可言谈性与不可知性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两回事,它不是和人捉迷藏,不是给观众造迷宫,它虽不能与人会言却能与人会心,它是通过感悟能让观众动情的灵性的物化,它是能懂的,可知的,可悟而不可言的实实在在的情。

   这种不可言谈的诚的心灵,真的感情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艺术的核心。


(四)把画画活•作品要留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幅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开放性,即作品中留有的不可界定的软件部分。这是因为作品的开放性会给观众提供感悟的驰骋天地,从而使观众参与了作品,在审美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

   我们知道,观众的自身经历,文化素养,审美习惯等都不尽相同,在与作品的心灵交感的接受中,作用点和触发点也不尽相同,注定要以自己的知识构架和审美意愿去面对作品中传达出的信息,于是,在那个开放性的天地里,作品的味,会在能动地召唤观众咀嚼作品的过程中得到顺延和补偿,于是,作品的内涵和审美效应得到滋补,于是(还是于是)画也就画活了。


(五)美是作品的灵魂

   绘画是一种艺术,美是艺术的灵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们天性中共有的情操,我们只有在美的世界里去感知,去沟通,去维系,去启迪,才能得到净化与永恒,才能更好地去发现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的价值。生活本身也是美的,生活之美无处不在,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审视这美,再通过自己的心将这美传达给观众。心要诚,情要真,只有诚才能发现美,只有真才能将美传达给观众。


友情链接MORE

Copyright©中外美术考级网 京ICP备10047107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889号 网站运营:北京九方文化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南里东区8号楼尼奥大厦1单元744室 电话:010-67154811(美术部)    010-67191577(行政部)